烟台红色文化宣讲团赴革命圣地开展研学活动

信息来源:烟台市委党史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4-05-07 19:31 访问次数:
A+A- |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颁布以来,烟台市委党史研究院(市地方史志研究院)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迅速部署开展专题学习。为更好贯彻落实《条例》精神,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五一节前夕,烟台市委党史研究院“史敢当”志愿服务队联合烟台市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红色胶东宣讲团、凤凰网山东站、胶东革命文献陈列馆派红色宣讲代表团赴浙江、上海开展“走进革命圣地 传承红色血脉”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烟台红色文化宣讲团第一站来到浙江义乌分水塘——《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的诞生地,也是翻译者陈望道的出生地、成长地,当来到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柴屋内,亲身回味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为了有一个安静的环境,陈望道回到义乌分水塘老家,开始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为了专心致志地译书,就连一日三餐,陈望道都是让母亲给他送过来。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伴他度过无数个漫长的寒夜,迎来黎明前绚丽的曙光。南方山区的早春,夜里依然寒气袭人,加之坐的时间久了,手脚冰冷至发麻酸疼。陈望道却毫不介意,时时刻刻聚精会神,斟词酌句,一丝不苟。这期间就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的陈望道“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的感人佳话。1920年8月,1000册中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这本只有28000多字的小册子,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众多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共产主义的起点。

在望道展示馆,红色宣讲员认真学习陈望道生平事迹,感受真理的力量,体悟觉醒年代中革命前辈为追寻和探索真理做出的艰辛努力。走出分水塘——《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的诞生地,他们已经在心中起草好了一课微党课——《探寻信仰之路 赓续红色根基》。

离开分水塘,宣讲团来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回顾建党历史。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内,感悟党的初心与使命,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艰辛探索,接续奋斗,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宣讲员们从中共一大会址缓缓起步,冒着蒙蒙细雨一路奔向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在中共二大纪念馆,聆听会址背后的故事,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们当年所面临的压力、艰辛和使命,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和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付出的努力。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通过《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第一次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宣言》,制定第一部党章,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青少年运动和妇女运动提出要求,第一次明确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第一次明文提出“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中共二大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与党的一大共同完成党的创建任务。

1921年7月,中国革命的“红船”在嘉兴南湖扬帆起航。在这条红船上,随着党的第一个纲领和有关决议讨论通过,党的中央局领导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红船代表着党的历史和形象,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凝聚着党的精神和力量。在南湖的湖心岛,宣讲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近距离瞻仰红船,探访南湖圣地的红船精神;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接受红船精神的百年洗礼。

这次“走进革命圣地 传承红色血脉”的不忘初心之旅,是一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发扬革命传统的写实课,对开展烟台红色文化宣讲,提高宣讲水平,丰富宣讲素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