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一节 中共胶东特委和“第三军”西进抗日

发布时间:2013-08-01 19:31 访问次数:
A+A- |

  第五章 建立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山地游击战

  第一节日军占领烟台市,中共胶东特委和“第三军”西进抗日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政府迅速向华北增兵,扩大侵略战争。7月底,攻占北平和天津。10月初,侵华日军第五师团沿津浦路南犯侵入山东。由于韩复榘率部南逃,日军于12月分兵两路大举南犯和东侵。12月25日,日军第五师团在周村集结,随即沿胶济铁路东犯。1938年1月9日占领潍县,19日占领青岛。胶东大部沦为敌占区。

  在中共胶东特委积极领导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同时,日军加紧向烟台市各县发动进攻。1938年2月1日,日军从潍县乘18辆汽车侵占掖县县城。2日上午,日军委任掖县城“永春堂药店”经理、掖县维持会会长刘子容为伪县长,令其组织伪掖县县政府。下午,日军撤离掖县县城。2月2日,已占领青岛的日军第五师团一部3000余人,自青岛沿青(岛)烟(台)公路北犯。当日侵占福山县城,3日侵占烟台。原烟台特区专员张奎文及其守军弃城而逃,日军遂将烟台特区改称烟台市,并成立“胶东善后委员公署”和烟台市公署。此时,国民党福山县代理县长陈昱于10日派人向日军乞降,被委任为伪福山县县长。在烟台市,日军委任张华南为伪烟台市市长,相继建立了伪警察署、特务队、保安队和警备队,对烟台人民实行法西斯统治。在伪军的配合下,日军经常对烟台周围农村进行骚扰和扫荡。在市区,日本统治者成立洋行和“联合准备银行”,控制烟台的金融和经济命脉。据烟台海关统计,1939年底至1940年6月的半年时间里,日军就从烟台港运走其掠夺的海产品、矿产品、土产品及粮食2.7万吨,价值994万元。

  日军侵占烟台后,又兵分两路扩大侵略,一路东犯牟平,一路西犯蓬、黄、招。2月5日,东路日军侵占牟平县城,以“胶东善后委员公署”名义建立伪牟平县政府和伪军商团武装,委任宋健吾为伪牟平县县长。2月5日,西路日军1000余人侵占蓬莱县城,下午经蓬莱进犯黄县县城。在黄县地方实力派范省斋、丁岑浦的纵容支持下,杜乐先出任黄县维持会会长,组织伪军与刚成立不久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大队”进行对抗。2月6日,日军由黄县侵占招远县城。早在日军到来之前,国民党陆军第八十一师师长展书堂首先率部西逃。国民党招远县县长杨秀彦不顾国家生死存亡,也率公安局、民团和部分乡校武装弃城而逃。日军占领招远县城后,便委任原国民党县政府民政科科长展河图为伪县长,并成立维持会和伪公安局。

  至此,烟台市大部县城为日军和伪军所控制,烟台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抗日斗争。在日军侵占期间,侵略者实行“三光”(烧光、抢光、杀光)政策,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烟台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鉴于日军侵占的新形势,中共胶东特委和“第三军”总部决定西进蓬、黄、掖,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

  1937年12月,中共胶东特委领导发动了天福山起义,组建了“山东人民抗救国军第三军”,胶东人民有了自己的抗日武装。1938年2月上旬,日军大举进占胶东地区,在此形势下,胶东特委内部对今后发展去向问题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看法:多数人认为,文荣威一带地处胶东东北角,特委久驻此地,不便于实施对全胶东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胶东特委及第三军总部的活动地域应该西移。但也有部分人认为,文荣威一带的抗日形势初开局面,来之不易,不能轻易放弃此地。

  据此,胶东特委于1938年2月5日在文登县大水泊举行扩大会议,围绕特委及第三军总部的去向展开讨论。会议由理琪主持,吕志恒、林一山、张修己、柳运光、李紫辉、俞克范等出席会议。会议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大家统一了思想,一致认为必须立即西进。其有利条件有三:一是蓬(莱)黄(县)掖(县)地处胶东腹地,水陆交通便利,便于领导整个胶东的抗日斗争。同时也便于通过平度、昌邑与山东省委保持联系。二是蓬黄掖一带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是胶东的“天府之地”,最富庶的地区,此处作为胶东的政治军事中心,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三是蓬黄掖一带抗战形势发展很好,为特委西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3月13日,理琪在雷神庙战斗中牺牲,中共胶东特委率领导第三军总部转战文登、牟平地区,在牟平县马石店(现属乳山市)召开了胶东特委会议,会议推举曹漫之代理特委书记,林一山和宋澄分别担任第三军总指挥和政委。会上,大家统一认识,要坚持抗战,只有一支抗日武装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强大的抗日武装和巩固的抗日民主政权,开辟广大的抗日根据地。为此,决定西进蓬黄掖,开辟抗日根据地。

  中共胶东特委和第三军总部在西进过程中,不仅恢复了一些地方党的组织,还扩建了抗日武装,扩大了党的影响。3月中旬,胶东特委和第三军总部在崔家口进行了短期整顿。19日到达观水镇。下旬,到达福山县的绍瑞口、巴家寨。后又派“第三军”宣传队到栖霞县铁口乡的肖灵夼、西牟家庄和桃村周围的南埠、楚留店以及松山东部的桑树夼、金山店等村,进行抗日宣传,教唱抗日歌曲,演出抗日剧目,鼓舞群众抗日热情。4月,在蓬莱县大辛店一带稍驻。在此期间,招远县梁岐山、滕利刃与曹漫之、吕志恒接上关系。根据胶东特委的指示,中共招远特支于4月中旬恢复建立,刘儒英任书记。同月,梁辑卿根据胶东特委意见,指示何冰皓建立中共栖霞特支,由何冰皓任书记。5月上旬,胶东特委和第三军总部到达黄县境内,先驻东南山区石良一带,后移驻文基姜家。7月,胶东特委机关从文基姜家迁入黄县城里,驻丁家花园。

  


  中共胶东特委和第三军总部在黄县的短短3个月中,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大力开展抗日宣传、广泛发动群众

  胶东特委及第三军总部一到黄县,干部战士就深入到群众中,开展抗日宣传。不久,特委驻地及周围各村,纷纷建立起群众组织。为了推动抗日救亡群众运动的开展,在特委的领导下,成立了黄县人民抗日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民动会)。在黄县民动会领导下,相继成立了黄县职工抗日救国会、黄县农民抗日救国会、黄县各界青年救国会、黄县妇女抗日救国会等抗日群众组织。职工抗日救国会的主要任务,是对会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动员会员参加自卫团,改善工人生活,提高工人待遇,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农民抗日救国会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乡、村农救会,加强自卫团,提高农民参政意识,开展锄奸瓦敌,搞好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青年抗日救国会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乡、村青年组织和儿童团,动员青年参加八路军,组织青年站岗放哨,同日伪汉奸进行武装斗争。妇女抗日救国会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乡、村妇女组织,发动妇女动员丈夫、儿子参军参战,发动妇女开展抗日捐献运动,做好拥军优属、慰问部队工作。在这些群众组织带动下,黄县城乡抗日救亡运动全面地开展起来。

  成立黄县抗日民主政府

  在胶东特委的领导下,5月15日至17日黄县城乡各界代表50余人,在菜园泊举行会议,成立了黄县抗日民主政府,选举袁义亭、牟纪常、王维仲、陈文其、吕颂华、吕佛航、赵笃臣7人为行政委员,选举王维仲为主席,设立行政、教育、司法、民运、财政5个部。各部设正、副部长各一人。不久,全县10个区公所相继建立。黄县县区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共产党已完成实施对这一地区的领导。

  组建胶东抗日联军,粉碎顽固派的进攻

  平度县国民党县党部常委、平度县长顽固派张金铭,野心勃勃,妄图独霸胶东,于5月初勾结莱阳县刘东阳、栖霞县秦毓堂、招远县焦盛卿等顽固派,纠集3700余人的兵力,向掖县第三支队发起进攻,形势十分严峻。于是,第三支队立即派人到黄县向胶东特委及鲁东游击第八支队求援。5月12日,第三军、鲁东游击第八支队和掖县的第三支队在黄县举行会议,决定成立“胶东抗日联军”。马保三任指挥,林一山任政委。同时成立前敌指挥部,韩明柱、郑耀南分别担任正副指挥,张加洛任政委。胶东抗日联军当即命令第八支队3个大队和第三军两个中队前去掖县增援。第三支队调集了5个大队,和援军一起组织了夏邱堡战斗。此役采取了集中优势兵力,打击首敌的战术,击败了张金铭部,毙伤顽军三、四百人,其余三路顽军相继撤退。张金铭战败以后,被迫派代表到黄县向胶东抗日联军赔罪,表示今后愿意联合抗日。

  


  组建“第三军第四路”

  5月,第三军总部决定,将黄县的第三军第三大队与莱阳县的“第三军第九大队”以及陆续到达黄县的其他小股部队合并,改编为“第三军第四路指挥部”。李希孔任指挥,陈迈千任政委。第三军第四路指挥部下设3个大队,约400余人。此时,整个第三军所属部队已统编为四路部队,全军已发展到3500人左右。

  扩建圈杨家兵工厂

  圈杨家兵工厂是3月份由黄县第三军第三大队创办的,设备、原料均出自当地,全厂工人200多名。5月,胶东特委和第三军总部到达黄县后,将原第三军总部修械所并入圈杨家兵工厂。兵工厂扩建后,直属第三军总部领导,建立了红炉、翻砂、木工、车工、子弹5个部,人员增至300多名。

  建立胶东北海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蓬黄掖三县抗日民主政府自3月份相继成立后,胶东特委决定利用统一战线的合法名义,建立胶东北海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这是共产党领导下山东省第一个专区级抗日政权。北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黄县、蓬莱县和掖县,为加强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胶东特委派曹漫之担任北海专署专员兼黄县县长。北海专署成立后,为加强党的领导,直接任命了中共党员孙端夫、于?分别担任蓬莱县、掖县的县长。

  创办《大众报》社和胶东特委党校

  为了扩大共产党的影响,坚定广大群众抗战的决心和信心,胶东特委在黄县城南的古刹莱山院,以第三军政治部领导的联合出版社为基础,于1938年8月创办了《大众报》社,贺致平任社长,工作人员百余人。此后,掖县第三支队《抗战日报》的人员和设备并入《大众报》社。报社分设了编辑部、印刷部、经理部和电台,报纸为四开四版。《大众报》卓有成效地发挥了党报的作用,指导了胶东人民的抗战斗争。为培养党的各级干部,8月,胶东特委在党训班的基础上,在黄县姜家店成立了胶东特委党校,由王文兼任校长。

  建立北海银行为了适应战争和蓬黄掖抗日根据地发展经济的需要,胶东特委决定在掖县第三支队创办的北海银行的基础上,建立起胶东特委领导的由蓬黄掖三县集资合办的北海银行,统一发行北海币。北海银行成立时,有工作人员30余名。

  改组胶东特委及第三军领导班子

  为了加强胶东党政军的领导力量,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派王文、高锦纯到胶东。6月初,王文、高锦纯遵照省委指示,改组了胶东特委及第三军领导班子,健全了领导机构。王文任书记,林一山任宣传部长,吕志恒任组织部长,高锦纯任军事部长,柳运光任统战部长,于克恭任民运部长,林乎加任青年部长,李紫辉任妇女部长。宋澄、高嵩、张修己任委员。高锦纯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和第三军总指挥。

  ①苏鲁豫皖边区省委:1938年5月下旬,中共中央根据八路军准备向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敌后挺进的战略部署,决定将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同年12月,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又改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

  


  第三军与掖县第三支队合编

  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是由掖县县委领导创建的一支抗日武装,拥有十几个大队、3700多人。由于第三支队部分大队中党的领导力量薄弱,加上有少数坏人混入队伍。5月间,顽军进攻掖县时,第三支队先后有3个大队叛逃。第三支队参谋长赵森堂,原是国民党县党部委员,投机革命后,在部队中网罗死党,秘密投靠国民党顽固派。他与同党王文峰、杨天佑等人,阴谋于“七七事变”周年之际策动叛乱,篡夺第三支队和县政府的领导权。第三支队党委掌握情况后,采取果断措施,于7月4日将赵森堂、王文峰等6个叛乱头目捉获、处决。为进一步加强党对第三支队的领导。8月初,胶东特委派出李耀文任第三支队政委。接着王文和林一山亲自到掖县商谈第三支队与第三军合编问题。通过做思想工作,第三支队指战员以大局为重,愉快地接受了整编,正式编成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六十二团和第五十五团。第三军第一、二、三、四路部队同时改编为第三军第六十一团和第六十三团。 1938年8月下旬,第三军与第三支队合编后,随着抗日根据地的扩大,胶东特委和第三军部总部继续西迁,由黄县城迁驻掖县城。同月,为了统一领导胶东区党政军各方面的工作,胶东特委重新成立胶东军政委员会,王文任书记,委员有高锦纯、宋澄、吕志恒、林一山、曹漫之等。9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根据毛泽东、刘少奇6月6日致电山东省委书记郭洪涛《关于山东的基干部队可恢复和使用八路军游击队的番号》的指示,对各地抗日武装进行了初步整编,确定胶东区的部队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9月18日,“第三军”总部在掖县沙河镇召开“九?一八”纪念大会,宣布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简称第五支队)成立,辖五十五、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4个团,高锦纯任司令员,宋澄任政委,赵锡纯任参谋长,于眉任政治部主任。第五支队与胶东特委分开办公,胶东特委另设军事部领导地方抗日武装,高嵩任部长。11月,红军干部吴克华到胶东任第五支队副司令员。并将第五支队所辖部队编为十九、二十一和二十五3个旅:十九旅旅长高嵩,政委宋竹庭(不久改任二十五旅政委),辖五十五、六十一和六十三团3个团;二十一旅旅长郑耀南,政委李耀文,辖六十二和六十四团两个团;二十五旅旅长刘万岭,政委宋竹庭。12月,即墨县李兆岐部1000余人到达黄县,被编为六十五团,团长李兆岐,政委王云九。第五支队成立后,中共胶东特委根据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制订的《发展和坚持山东游击战争的战略计划》中关于“胶东创立以大泽山为中心的根据地”的要求,于本月同第五支队司政机关及军政干校、兵工厂等一起,由掖县城迁至平(度)招(远)莱(阳)掖(县)接壤的掖县南部大泽山区的葛城村一带。

  蓬莱城保卫战

  9月下旬,正当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西进阻击敌人进犯之际,盘踞在栖霞县一带的国民党第九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蔡晋康,勾结秦毓堂、陈昱等部共3000余人,围攻蓬莱县城。第五支队五十五团一部与蓬莱县党政军民同敌人展开了艰苦的蓬莱城保卫战。在相持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蔡晋康部虽然有日军飞机配合,但始终没有攻进城内。10月,第五支队六十一、六十二团回师蓬莱,攻打设在大辛店的敌人攻城指挥部,迫使围攻蓬莱城之敌撤退。此后,中共胶东特委本着共同抗日的愿望,派第五支队司令员高锦纯在蓬莱县城东南塌地桥村与蔡晋康谈判,商定双方各不相犯。至此,蓬莱城保卫战胜利结束。

  胶东部队改称山东纵队第五支队

  193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以统一指挥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武装力量。胶东武装部队??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奉命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高锦纯、吴克华分任正副司令员,宋澄任政委,赵锡纯任参谋长,宋竹庭任政治部主任,辖3个旅、6个团,共7000余人。同月,中共胶东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掖县葛城村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胶东区委员会(简称中共胶东区委),选举王文任中共胶东区委书记;王文、高锦纯、吕志恒、林一山、宋澄、贺致平、曹漫之等7人为区党委常委;柳运光、于克恭、李紫辉、高嵩、于己午、于?等6人为区党委执委;孙端夫、丛祺滋(林江)为候补执委。中共胶东区委隶属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中共胶东区委的建立,标志着胶东的党组织和抗日战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