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山公园

发布时间:2010-07-26 19:31 访问次数:
A+A- |

烟台山公园



 


  烟台山,位于市区北端,三面环海,岗峦兀立,林木葱茏,清秀幽雅。最高海拔53米,总面积11.6公顷,其中建筑面积0.9公顷,乔灌木约3万株。站在烟台山上,可尽览烟台市全貌。


  烟台山是明代狼烟墩台的所在地。据史书记载,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在此山修建狼烟墩台,也称烽火台,发现敌情,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以为警报,简称烟台。“烟台”一词即源于此。1862年烟台开埠后,英、美、法、日等16个国家相继在烟台山上和山麓建造领事馆、教堂和邮局,1948年至1978年由人民解放军驻防,1979年经山东省委及济南军区指示,把烟台山交由当地园林部门管理,市政府投资对山上的建筑及设施多次进行了维修和建设,1988年正式成立了烟台山公园。


  烟台山坐落于芝罘区北端,因三面环海,亦名“海洋岛”,是烟台市区的主要风景游览区之一。


  烟台古称芝罘。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在山巅设狼烟墩台(又名烽火台)以防倭寇入侵,故名烟台山,烟台市亦由此得名。1861年烟台开埠后,英、美、日、法等十几个国家先后在烟台山及其以东海滨建领事馆、教堂、医院、邮局、学校、洋行等,逐渐形成一个外国人“居留区”。1979年辟为公园,对外开放。同年,烟台市人民政府将烟台山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烟台山绿树翠盖,风光秀丽,景观颇多。山阴半腰陡崖峭壁间,有一块巨石凌空横卧,下有石垫,其形如船,俗称“石船”。上有清康熙年间贡士刘九标七言律诗题刻。石船背面镌“造化奇观”楷书大字。山顶的烽火台已被拆毁,现仅存一段南北长15米、东西宽13米、高6.5米的台基。1905年7月,英国人在烽火台原址建起一座灯塔,一直使用了80余年。1986年,烟台海上安全监督局在原灯塔西侧,新建起了一座古堡式灯塔,塔高49.25米,通体乳白。新建的烟台山灯塔,已被定为烟台市市标。山上现已倾圮的明末所建龙王庙院中,立有一块巨石,高2米,长3米,宽2米。相传烟台山建烽火台前,每年春季必有群燕汇集于石上,当地渔民称此石为“燕台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六月,浙江人林炳修于石上刻题四言诗十句:“崆峒距左,芝罘横前,俯临渤海,镇海齐燕。吁嗟群夷,蚕而食之,唯台山山,一石岿然。谁守此者,保有万年?”燕台石西北数十米处矗立着解放后修建的抗日烈士纪念碑,上镌1945年8月解放烟台战役中为国捐躯的89名革命烈士的英名。1982年6月,烟台山东北角礁石盘上新建惹浪亭。该亭临海而立,渐次跃于海面,于远处观看,恰似飞峙于万顷波涛之上,立身于千层浪涌之中,大有招波惹浪之态。在此观海听涛,别具情趣。


  自1989年,烟台山风景区被列入烟台市政府重点开发建设项目后,公园在绿化美化、景点建设等方面不断改进完善,并建有环海栈桥、空中索道、水上酒楼、烽火台等一批新的景点。夜登烟台山,西望烟台港码头,灯火阑珊,一个现代化的港城展现在人们眼前。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