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方士徐福籍贯新考

发布时间:2010-11-15 19:31 访问次数:
A+A- |

  陆  亭

    徐福,又名徐市,字君房,秦始皇时著名方士。两干二百年前,他以入海求仙为名,率数千童男童女及五谷百工东渡日本,开创了中日两国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成为日本古代文明的开拓者。徐福东渡不但是中国航海史上伟大壮举,而且还成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象征。关于徐福籍贯问题,目前有两种不同说法,一是江苏赣榆说,一是山东黄县(今龙口市)说。徐福籍贯究竟是哪里人?其故里又在什么地方?一九九○年十月,在龙口市召开了徐福籍贯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经过认真研究后认为,徐福籍贯黄县说比较符合历史事实,其故里就是秦齐郡黄县徐乡(今龙口市乡城镇)。本文拟在原有研究基础上,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徐福籍贯问题再作以新的考证,以一管之见,就教于诸位方家和广大读者。
    一、齐人徐福与文献记载
    研究徐福籍贯首先要依据古代文献资料。文献中对徐福籍贯虽无详细记载,但只要细心寻觅考察,仍可从《史记》、《汉书》和有关方志中找到徐福籍贯黄县说的线索和证据,现摘录一些资料分析于下:
    (一)《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记载秦始皇东行郡县,南登琅琊。“既已,齐人徐市(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童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西汉武帝时太史令,当时距徐福东渡只有七八十年时间,其所著《史记》是考证徐福籍贯最可靠的文献资料。《史记》载徐福籍贯为齐人,这个“齐”当指战国时期的齐国无疑。从黄县历史地理沿革看,自春秋后期至战国时期一直属齐国疆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黄县隶属齐郡。徐乡当时是黄县下属的一个乡。因此,我们考证徐福是齐郡黄县徐乡人,与《史记》齐人徐市的记载正相一致。赣榆在战国时期是否也属齐国版图?这是关系到徐福籍贯赣榆说能否成立的关键问题。据山东古国专家周昌富先生考证,齐历国八百年间,国土最广时期是齐滑王十五年(公元287年)。这一年齐灭宋国,并占其全部领土,齐国南端曾达到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之间部分地区,但除这一年外,齐国南疆从未越过泰山以南,今长清县境内齐长城遗址就是战国时期齐楚两国的分界线。(1)综观赣榆县的历史地理沿革,其地春秋时期属莒国,战国时期属楚国,秦代属朐县,隶属东海郡。西汉设县,隶属琅琊郡,东汉初年又改属东海郡,其后归
海州、江苏省管辖。(2)由此可知:赣榆从来不属于齐,说徐福籍贯是赣榆人,既与《史记》齐人徐市记载相悖,又和赣榆历史地理沿革不符。
   《史记·封禅书》又载,“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燕齐海上之方士。”《史记》这段记载说明,战国时期,濒临渤海的燕齐两国海上求仙活动已相当盛行,并发现了位于渤海中的三神山,三神山上珍藏的长生不死之药,对秦始皇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因此,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便不远万里来到东方沿海巡视。这时,徐福以齐国方士的身份,利用秦始皇祭祀莱山之机,得以初识和接近秦始皇,然后跟随秦始皇过黄睡,穷成山,登芝罘。到了琅邪以后,徐福为了迎合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永远做皇帝的心意,便上书秦始皇言入海求仙之事,愿斋戒沐浴率童男女往求仙药。秦始皇正盼望有朝一日能服上这种仙药,永远统治中国,所以,便立刻答应了徐福的请求,命徐福入海求仙。据说徐福的这次出海,因海上风大浪急失败而归。(3)关于《史记》记载的燕齐海上之方士问题,我国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秦汉方士儒生》一书中专门进行了论述。他说:“仙人是燕国的特产,这风尚及于齐,仙人的道是修来的。仙人的居地是燕国东边和齐国北边的渤海,鼓吹神仙说的人叫方士。”黄县地处齐国北边,又濒临渤海,因此,我们考证徐福籍贯为黄县徐乡人,与《史记》记载和顾颉刚先生考证结论完全一致。赣榆战国地属楚国,濒临东海,说徐福籍贯是赣榆人,不但与《史记》记载和专家们的理论相矛盾,又和赣榆的地理位置不一致。
    (二)《汉书·地理志》记载:“东莱郡有县十七……,徐乡。”关于徐乡县的由来,于钦《齐乘》说:“徐乡,盖以徐福求仙而得名。”于钦为元代益都人,是研究齐国史地的学者,其所著《齐乘》向被史学界推为善本,为全国名志之一。清代研究《汉书》的专家王先谦肯定了于钦的说法,并在《汉书补注》中加以引用。可见徐乡以徐福求仙而得名,早已被中国史学界所承认。(1)徐乡县三字是由三层意思组成的:“徐”,据于钦《齐乘》是指秦代求仙方士徐福;“乡”,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是指秦代的一个行政区域单位,并因徐氏聚居此地而故名徐乡,当时隶属齐郡黄县;“县”,据《汉书·地理志》是指徐乡县,西汉初期,徐乡由黄县析离升格为县,隶属东莱郡,成帝时改封胶东共王子刘炔为徐乡侯,东汉初年并于黄县。(2)于钦《齐乘》说:“徐乡,盖以徐福求仙而名。”这句话从文义上可解释为:徐乡,徐福之故乡,比较顺理成章。因此,我们考证徐乡为秦乡汉县,今龙口市乡城镇东村古城遗址,即是西汉徐乡县故城,徐乡就是徐福之故乡。徐福籍贯赣榆说,其主要根据是清代地方志和家谱中关于“徐福村”的记载。这些记载多为附会之词。第一徐福村不是秦代村名,秦代县以下基层建制为乡、里,村一级建置是唐宋以后才出现的。第二按照中国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传统习惯,无论徐福后人或当地人纪念徐福,都不可能以徐福名字为村名。如果徐福死后被千人喊万人叫,那是封建社会所不能容忍的大逆不道。
    通过对《史记》、《汉书》、《齐乘》有关记载的分析考证,我们认为,徐福籍贯是秦齐郡黄县徐乡人。关于这一推论,徐乡故城的考古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可靠的证据。
    二、徐乡故城与考古发现
    根据文献记载分析考证,徐乡是西汉徐乡县和徐乡侯国的所在地。历史上的徐乡城在哪里?其遗址又在什么地方?根据《山东通志》和《黄县志》记载,徐乡城在原黄县城西北五十里。建国以后,在今龙口市乡城镇东村发现了徐乡故城遗址,证实文献记载的方向是对的,但距离有误,当为十五里。
    徐乡古城周边各长一华里,周围为海滨平原,地理条件优越,向为黄县北部沿海重镇。因风雨变迁和人为破坏,古城地面建筑现已荡然无存。古城内遗物丰富,出土新石器至汉代各时期文物,其中秦汉时期数量最多。出土文物证实,这里在秦汉时期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据当地群众介绍,从前在徐乡城西边的盛家庄村头竖有一块大石碑,记载着徐乡县的历史沿革情况,可惜此碑“文革”期间下落不明。
    在徐乡城北端有一座名叫乾山的土山,山虽不大,但自古有名。徐福在此求过仙;汉宣帝来此祭过山,当地群众称作神山。据地下出土文物考证,乾山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一九八○年九月,在乾山发现一处面积约为二万平方米的汉代墓群。从已发现的十二座墓葬中出土了一大批青铜器、彩绘陶器和陶器。墓群的规模、墓葬的形制和众多精美的随葬品,说明墓主人社会地位比较高。结合文献分析考证,当是西汉徐乡侯国贵族的墓地。一九九一年四月,在乾山东北部又发现一座西汉时期的墓葬,出土青铜器和陶器十余件。这座墓葬的发现,进一步证实徐乡城遗址就是西汉徐乡县和徐乡侯国的故城无疑。
    徐乡城和乾山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五千年以前,居住在这里的远古先民——莱夷人,用他们聪明智慧和勤劳双手,创造了灿烂的莱夷文化,奠定了黄县北部沿海地区的古代文明。西周和春秋时期,徐乡地属东莱国。战国至秦代,徐乡分属齐地和齐郡黄县,并以徐氏聚族居此和徐福求仙而得名。西汉徐乡升格为徐乡县,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午二年)封胶东共王子刘炔为徐乡侯,后在刘炔起兵反王莽被除国。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三十年)并入黄县,徐乡城遂之而废弃。
    三、徐福求仙与方士起源
    两千多年来,徐福入海求仙的史实,被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在黄县民间世代相传,可谓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现今黄县境内与徐福求仙有关的村庄有二十余处,现举三个村庄为例,予以简介:
    (一)徐家庄,该村位于徐乡城西二华里,徐姓人们称自己为徐福后代,也有人认为,徐家庄就是徐福之故里。
    (二)登瀛村,该村座落在黄县城东郊,绛水河畔。相传当年徐福在此集结童男女及五谷百工等,然后由此沿绛水河入海东渡瀛洲——日本的。
    (三)海庙徐家,该村地处黄县西北沿海,东距徐乡城十华里。这里既是一处古海神遗址,又是一处西周到汉代古文化遗址。古海神遗址的出现是崇拜海上神仙的产物,古遗址中发现的石祖则是先民们崇拜祖先的遗物。由此可知,黄县崇拜海神和祖先的习俗古而有之,年代非常久远。
    秦汉时期方士多为研究海上求神拜仙之术,也就是说方士起源是对神的崇拜。古代人们,由于不能科学地理解自然界发生的一切,认为万物均各有一神主宰着。最早的崇拜神应是太阳。随着社会的发展,神越来越多,日、月、星辰、风、雨、山川、河海、树木、动物、祖先、有功德的人等等。齐国崇拜神的风尚既久且多,至战国时期齐威、宣王时,海上神仙说更加盛行。当时著名人物有宋毋忌、正伯桥、克尚、羡门子高等。他们都称是研究“神仙道术”的,都曾乘船去渤海求过神仙。海上神仙说和研究海上神仙说方士的出现,应来源于海市奇观。每年夏季,黄县、蓬莱(唐太宗以前为黄地)沿海常有海市出现。这种大自然构成的幻影,古人信以为真,认为海上确有神仙居住,成为海上神仙说的基础,它引起许多人的向往和追求,于是研究此道的“专家”应运而生。这些“专家”都是有识之士,他们经过系统整理,形成方士之学。这样,不但一般群众,甚至连秦皇汉武也都信以为真了。秦始皇数次来黄遍游海岸,祭拜莱山,除歌颂秦德显示威风外,其主要目的是求取长生不死之药和月神的保护。秦代方士分为以齐人徐福为代表和燕人卢生为首领的两派。西汉武帝时方士多为齐人,继承徐福学派的著名人物有李少君、栾大等,但他们都不如徐福,到东汉时便产生了道教。神仙崇拜和方士道教,对后世影响很大,古代黄县境内神仙遗迹有一百余处,其中著名的有神灵宅窟莱山、人间仙境芦山和海市奇观等。全县七百多村庄,每村必有一庙或一村置有数庙。芦山观是黄县三大道观之一,建于何时已不可考。隋代称为“升天观”,唐代称作“仙君观”,宋代神宗封芦山观为“冲禧真君”,赐山门匾额“延真宫”。山上的迎仙桥、上天梯、芦童井、跨鹤岭、摔师夼等八大名景传说令人心醉,引人遐想。每逢古历三月二十八日周围百姓便云集“延真宫”,谓之神会。此时山上人流如织,香烟缭绕,各地商贩也纷纷前来设摊,可谓盛极一时。古代黄县,秀丽的山水同灿烂的文化,著名的人物与神仙传说,历史遗迹和海市奇观,荟萃交融,使历史悠久、美丽富饶的黄县大地,更加富有诗情画意和神奇色彩。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齐人徐福与文献记载,徐乡故城与考古发现,徐福求仙与方士起源三个方面,论述了秦代方士徐福的籍贯问题,结论是徐福为秦齐郡黄县徐乡(今龙口市乡城镇)人。黄县一带沿海地区是中国方士的发源地,黄县徐乡城是战国和秦汉时期研究海上神仙说和方士聚集活动的主要基地。徐福是当时地方士中的代表人物,由于他了解渤海情况,深谙航海技术,曾多次到海中找过三神山,因而才取得秦始皇的信任。率领数千童男女及五谷百工,以入海求仙为名,从家乡的北海岸扬帆东渡到了日本,成为中日交往第一人和世界航海史上的杰出的航海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