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近代建筑

发布时间:2010-11-15 19:31 访问次数:
A+A- |
              宋 玉 娥
    
  烟台是近代兴起的城市,自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天津条约》,烟台开为商埠,绚丽多彩的近代建筑,在烟台市区遍地开花。这些优秀的近代建筑,不仅有重要的建筑价值,而且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烟台开为商埠后,由于西方资本进入烟台,西方文化也随之进入,南北沿海贸易的繁荣与发展,烟台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因而西方的建筑文化影响着烟台近代建筑的发展。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以烟台山为中心的外国领事区及毓皇顶、东山一带的英美侨民区,以及教堂、学校、医院、洋行、外国民居等建筑在烟台拔地而起。自1862年至1930年左右,前后70年的时间里,是西洋建筑在烟台大量建造的年代。
    这些绚丽多彩的西洋建筑的大体布局是位于烟台市芝罘区北端的烟台山上,外国领事馆的建筑以及外国洋行林立的朝阳街、海岸街、滋大路、海关街、滨海路、海岸路等处,医院设在毓皇顶及爱德街附近,学校建筑在烟台是星罗棋布,英美侨民住宅及别墅多在烟台市芝罘区东山、葡萄山及毓皇顶一带,在东山多集中在烟台海军航空学院内,教堂建筑分布面较广,烟台山、东山、毓皇顶、三马路、大马路等处,还有邮电、俱乐部等建筑。
    烟台的近代建筑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近代亚洲英国殖民地式早期建筑,有西方古典式,有折中式;一类是中西合壁的建筑,以西洋建筑的形式为主,但采用当地的建造技术和材料,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下,原唷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建筑形式、建造技术、构筑方式及对建筑材料的使用都有所改变,但是外观形制上,根据约定俗成的方法,部分地采用中国的传统形制;一类是中国的传统建筑。
    在西洋建筑中,在烟台市为数最多的是近代亚洲英国殖民地式早期建筑,真是星罗棋布。1986年夏天,日本东京大学亚细亚近代建筑史研究会藤森照信教授到烟台旅游,在烟台市区发现了很多这种类型的建筑。返回日本后,立志到烟台作实地调查,因而在1989年4月藤森照信教授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会汪坦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及烟台大学建筑系对烟台山上的英国领事馆、汇丰银行旧址等进行实测。这些建筑都是典型的近代亚洲英国殖民地式早期建筑,建筑特点普遍采用外廊式。这种形式是18世纪英国侵占印度、东南亚将其变为殖民地后,英国形制的建筑传入印度及东南亚一带,为适应当地的炎热气候,设置外廊,且外廊又设置在眺望景观最好的方向。这种外廊有单面廊、双面廊、内仓廊和环廊等,在近代亚洲较为盛行。
    英国领事馆旧址,座落于烟台市芝罘区烟台山东路。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天津条约》英国要求开埠通商,1861年,马礼逊正式建立领事馆,起初占有烟台山。上龙王庙周围的3亩地。以后,占地面积不断扩大,到1867年先后建立领事馆、官邸及辅助用房等,其中在烟台山东路的英国领事馆办公的主体建筑,建筑造型朴实大方,建筑处理简洁雅致,坐西向东,建筑平面呈方形,建筑面积180平方米,是砖石结构的平房,四面坡红瓦屋顶,东南立面是双层外连廊,采用英国本土的建筑形式,又采用亚洲早期殖民地建筑特征,室内为木地板,设有壁炉,天花板和墙角采用弧线形的线角装饰,1864年建成,1867年正式开馆,是烟台最大的领事馆。直到1937年,英国领事为外国驻烟台领事团的首席领事,其领事区延伸到登州府至牟平区以东,莱州府以西的地方。英国领事馆在烟台建立后,致函英国外交部“在渤海湾的三个通商口岸中,最适合与英国进行直接贸易的是烟台。”1870年英商福开森公司在烟台山西侧太平湾以北建立“福开森码头”,从英国加的夫湾开往烟台试航成功。截至20世纪初叶,英商在烟台的洋行栉次鳞比,有20多家,多从事进出口贸易、海外航运与保险等。1941年12月8日,该馆被日军查封。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将英国领事馆旧址公布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洋行与银行等办公建筑中,最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是汇丰银行烟台分行旧址。它座落于烟台市芝罘区海关街,建于1921年,由德成营造厂建造。其建筑特点属近代亚洲殖民地式的早期建筑形制,坐西向东,建筑平面呈方形,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砖木结构的平房,四面坡青瓦屋顶。沿街的前半部分为营业室,外有券廊,后半部为库房,其券廊为砖砌拱,饰有线角边带。它是1921年英国香港汇丰银行在烟台设立的分支机构,控制烟台的金融市场,取得关盐两税的特权,还领导对华贷款的外国银行,并经办中国赔款年金及铁路借权的收付,经营存款、保险与汇兑。1941年12月被日军查封。
    这种类型的建筑在烟台市东山一带的英美侨民区更为集中。如位于滨海路的哈根故居,哈根是烟台英国太古洋行的经理,太古洋行是英国资本操纵旧中国的航运的垄断组织,还从事进出口贸易与保险,总行设上海,通商口岸均有分行。由于烟台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建筑坐落在东海边,北临大海,环境幽静。坐南向北,建筑平面呈方形,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砖石结构的楼房,北为二层,南为三层,四面坡红瓦屋顶,有阁楼窗,墙面全为花岗石砌筑,二层在东,北南三面皆有外廊,可跳望海景。室内木装修古朴典雅,系英国18世纪式的别墅建筑,1920年由德成营造厂建造,是研究烟台开埠后,英国民居重要的实物资料。
    这种形制的建筑还有座落于烟台山下东南侧的芝罘俱乐部。它是英美侨民在烟台的娱乐场所,创建于1865年,原为平房数间,1867年外国总会设此,是近代烟台外资企业的社团组织。1906年与1914年扩建。1931年又由烟台市基督教葡萄山教会牧师卜尔耐特设计,德成营造厂建造,始成现在规模。木石结构的四层楼房(地下一层)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具有浓厚的英国建筑特色。四面坡红瓦屋顶,在陡立的屋坡上有一排阁楼窗。观赏海景的最佳位置是东面,有双层柱廊,其廊柱有方形、圆形,柱身仿照西洋古典式,但均作了变形处理,有舞厅、康乐球室、游艺室等各种娱乐活动间。舞厅呈长方形,一、二层东向皆有外廊,供在室外眺望海景,悦目适意。二层南北皆设阳台,一层为地下,1870年铺设保龄球场,是中国第一个保龄球场。该建筑南面墙上镶嵌志石“1906年与1914年扩建,1931年重建”。
    此处是近代外国侨民在烟台的活动中心。外国总会由英国人恩克弗尔德·马茂兰任主席,专门从事外商工业制成品进出口税的缩减及取消等活动,还从事烟台市的市政建设,1915~1922年承揽烟台港浪坝设施的建造工程。1941年12月8日被日军查封,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处是我国近代外交史的见证。甲午海战后,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5月7日,清廷派朕芳与伍廷芳与日本伊东美久在此换约。1945年8月24日烟台首次解放,此处是胶东行署外事办公厅。同年9月29日美国太平洋舰队黄海分舰队妄图在烟台登陆,10月7日我方代表于谷莺、仲曦东在此与美军谈判,拒绝美军在烟台登陆。1947年7月29日联合国救济总署驻烟台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无故殴打二中学生,烟台市长姚仲明与“联总”驻烟代表汤浮德在此谈判,他们公开向学生道歉,表示今后不再发生此类事件。同年5月23日“联总”驻烟台办事处司机史鲁域琪违章驾车轧死人力车夫杨鲁奎,市长姚仲明与“联总”驻烟代表李普尔在此处谈判,达成协议,殡葬杨鲁奎,抚恤死难者家属,公审史鲁域琪,这是我国外交史上第一次取得治外法权的胜利。
    在烟台西洋建筑中,具有法国16世纪建筑风格的建筑,如蚕丝专科学校旧址。它座落于烟台市芝罘区南山路(现为桑蚕原种场),建于1904年,由法国天主教神父设计。主体建筑是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700平方米,两层坡顶楼房,建筑平面近似方形,对角线两端(东南与西北)各矗立三层方尖顶角楼。房基是花岗石砌筑的毛鼓墙面,四周是白粉抹灰墙面,墙角及门窗边柜是清水砖饰墙装饰。二层的双面挑廊均是木构架,红铁皮屋面,屋脊与角楼竖一长方枪刺,南粼水潭,为采掘的建筑用石而挖成,上有山泉形成的瀑布,门前有花坛与藤萝架,形成恬静的环境氛围。优美别致的建筑造型,疏密有序的比例,明快质朴的色彩与环境巧妙地结合,反映出设计者的深厚功力与独居匠心。1987年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烟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具有法国古典主义风格的还有邮政局旧址。1925年办公楼建成,由德成营造厂建造。砖石结构的二层楼房,占地2亩,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方形平面,对称式立面居中,主入口采用了圆柱式,上下两层叠柱,上方为带花饰的三角形,山墙屋檐处丰富的凸出线角造成丰富的阴影变化。整个建筑庄重典雅,和谐匀称,是烟台市西洋建筑中的上品。1992年公布为烟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西洋建筑中的外国民居应当抹上重彩的是帕拉狄西斯故居,位于烟台市芝罘区滨海路。帕拉狄西斯是希腊永兴洋行的经理。永兴洋行是希腊在烟台开办的唯一洋行,1911年创办,经营发网、丝绸、花边的出口。这座建筑是希腊在烟台市唯一建筑,建于1920年,由德成营造厂建造,占地2亩,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砖混结构,位于东海岸边的高坡上,坐南向北,院门为铸铁卷草花饰门,台基侧墙向外展开,呈半圆环形。建筑为二层,局部为三层,主入口处为白色柱石双排柱廊,柱头仿希腊古典柱式中的科林斯式,柱身又带有爱奥尼柱式的边槽,柱石上方檐口有西洋古典建筑的方槽形图案纹饰,室内设计使用古典风格的圆弧形,四周绕有外廊,北有露天平台,以便观赏海景。
    烟台市还有美国别墅式建筑,如海滨旅馆旧址,位于烟台市芝罘区海岸路,现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幼儿园。海滨旅馆又称大陆饭店,由美国开设,1920年由德成营造厂建造,专为夏天接待美国亚细亚舰队。现存6栋建筑,均为二层砖木结构,北有外廊,便于观赏海景,高坡屋顶,形体活泼,每栋6个房间。因有优越的环境,价格昂贵,在1937年前每座别墅出赁一季为1200大洋,每个房间一日则为墨币65元以上。
    另外烟台市还有北欧建筑风格的建筑,如座落于海岸街的挪威领事馆旧址。具有欧洲城堡建筑风格的,座落于烟台山上的丹麦领事馆旧址。又如座落于大马路东端具有英国别墅建筑风格的原中共烟台市委旧址(虹口宾馆一号楼)。具有美国流行的摩登式建筑,坐落于海岸街的茂记洋行旧址。再者天主教、基督教堂的建筑也都具有不同的西方建筑特点。
    中西合璧的建筑,多采用传统的建筑形式。但是,自烟台开为商埠后,西方建筑文化传入烟台,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程度地采用外来形式与当地建筑“部件式”地结合,说明了中西建筑文化相碰撞的生硬状态。西洋的建筑形制与当地建筑材料和形式相结合,如朝阳街、海关街、顺泰街的一些商业建筑。在门面上,采用突出的山花墙及在门旁加设经过变形的西洋古典柱式,而内部仍采用中国的传统方式,内天井院式布局。最典型的是东海关税务司公署旧址,位于烟台市芝罘区顺泰街13号。1862年登莱青道署兼东海关监督公署由莱州迁来烟台,3月东海关正式对外行使权力,第一任税务司英国人汉南来到烟台,兴建东海关税务司公署。主体建筑为西式风格,是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占地7.85亩,建筑面积990平方米,四面坡屋顶,室内设计为英式,但院大门都采用中国传统的门房形式。这是烟台早期中西合壁的建筑,均附合中国本地人与外来英国人的心态。清光绪二年(1876年)九月十三日北洋大臣李鸿章与英国公使威妥玛在此签订《烟台条约》。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又如座落在烟台市芝罘区烟台山西路南端的交通银行旧址,1910年建,砖混结构的三层楼房,内天井院式布局,内院为环形连廊,外立亩采用欧洲古典建筑的壁柱式,墙面及门窗多线角和图案状装饰,是典型的中西合壁的建筑。再如座落在顺泰街的政纪轮船公司旧址等。这种形制的民居在烟台市到处可见,如广仁路、大马路、观海路、二马路一带。
    在学校建筑中最典型的是益文商业专科学校旧址(现为二中校址)是较正规的西式学校,1922年建成。其主体建筑“思郭堂”,是中西建筑形式相结合的三层楼房,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在当时西风东渐的形势下,能被当时在烟台的美国人与当地士绅所接受。
    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在烟台为数不少,如座落于烟台市芝罘区市府街76号烟台市政府旧址。此处原是登莱青道台衙门旧址,是中国传统的衙署式建筑。1987年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烟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又如烟台市福建会馆旧址(现为烟台市博物馆馆址),是山门、大殿、戏楼左右廊庑组成封闭式的庙宇建筑,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商业建筑中现已拆除的瑞蚨祥绸布店旧址,建筑布局为中国传统的合院式,建筑沿南门向中转线左右对称,而店面建筑为中国传统的木桁架阁楼式,室内设计为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是近代烟台市在商业建筑中少数采用中国传统形制的建筑。在社团建筑中以红蜗字会旧址最为典型。中国的传统民居在烟台市最为集中又最有代表性的是奇山所城的民居,大都为四合院式,又都连接成条条胡同,在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中,最为典型。
    烟台近代建筑还有很多,如近代海防设施的东、西炮台等,在此不一一赘述。烟台近代建筑绚丽多彩,异彩纷呈,将烟台自然地形成一个近代建筑博物馆,这些实物资料是研究烟台近代文化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标本,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烟台近代历史的进程。这是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理应妥善加以保护,这是政府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