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烟台

发布时间:2010-11-15 19:31 访问次数:
A+A- |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更加扩张,中国被迫对外赔款、开辟商埠,逐渐沦为半殖民地。 1858 年第 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又与英法等国签订了《天津条约》,辟登州等 10 处为通商口岸, 1861 年 1 月 19 日,英国驻华公使卜鲁士派毛里逊来登州筹办领事馆和开埠事宜,山东巡抚文煜派青州候补知府董步云陪同前往。经勘察,他们认为登州滩薄水浅,不宜作为通商口岸,后通过对烟台海湾考察,发现海湾条件优越,遂建议改为烟台。同年 5 月,清政府批准改定烟台为通商口岸。 8 月 22 日,直隶候补知府王启曾主持烟台正式对外开办仪式,同时宣布筹建东海关,时为山东省第一个开埠口岸。是年,英、法率先在烟台山设立领事馆,英国首任驻烟领事毛里逊把英国领事馆门前的通路命名为领事署路,至今这块石路牌仍然存在。 1862 年 2 月 14 日 ( 清同治元年正月十六日 ) 登莱青兵备道署由莱州移驻烟台,道台崇芳兼任东海关监督.同年 3 月,设监督衙门于烟台四道弯北段 ( 今道恕街小学址 ) 。 1863 年 3 月 23 日,英人汉南首任东海关税务司, 4 月正式对外办公,翌年于烟台山下 ( 今海关街 6 号 ) 建造税务司署办公楼,时称洋关或新关,海关大权被帝国主义掌握。紧接着又有美国于 1863 年在烟台山建领事馆, 1864 年挪威、瑞典亦在烟台山下建领事馆, 1867 年德国、荷兰、丹麦建领事馆, 1871 年意大利建领事馆。 1872 年英国驻烟领事馆绘制了《烟台商埠草图》,该 图系示意简图,标注英、法、美等国领事馆在烟台山的位置及朝阳街周围 10 余条街巷的方位。其后,又有奥地利、比利时、日本、俄 国、西班牙、朝鲜、苏联、芬兰等国在烟台设立领事馆。
 
  烟台开埠后,帝国主义列强夺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特权,控制了胶东的经济命脉,大肆进行掠夺。他们以极低廉的价格收购当地各种矿产物产,掠夺廉价劳动力资源,开办矿山、工厂,同时倾销本国过剩产品,把胶东变成他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国外天主教、基督教和商人等相继蜂拥而来,在烟台山、朝阳街、大马路、东山、毓璜顶地带设置教会,建造教堂以及洋行、旅馆、别墅、俱乐部、医院、学校等。由于海关大权被帝国主义把持,港口码头也成了他们掠夺财富的必占之地,烟台山码头周围道路逐渐增多。此期,烟台民族工商业、手工业受其刺激,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增多得以发展,店铺、商铺、作坊等增多,北大街、南大道、西马路、西大街等街道加快发展。烟台开埠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城区的进一步扩大,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着烟台的地位,烟台很快成为胶东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
 
  1911 年 ( 清宣统三年 )11 月 12 日,在中国同盟会山东分会组织下,烟台辛亥革命武装起义取得成功, 13 日在烟台成立山东军政府, 14 日因济南成立山东军政府,遂改为烟台军政分府,这是以革命的手段建立的政权,以烟台市命名的政权机构。 1913 年废府置道。至 1925 年烟台先后属山东胶州道、山东东海道福山县地。 1934 年春,山东省政府建山东烟台特别行政区,直属山东省政府管辖。至此,烟台始脱离福山县,独立建置。 1938 年 2 月,日伪改烟台特别行政区为烟台市,隶属伪鲁东道。 1940 年 7 月改属伪登州道。 1945 年 8 月烟台解放后,划属胶东行政区。 1947 年 10 月,国民党军队占据烟台市。 1948 年 10 月,烟台第二次解放后,烟台市仍隶属胶东行政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